2018年12月8日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精准合成论坛”

发布日期:2018-12-04发布者:曹美萍浏览次数:1580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精准合成论坛”

报告时间:2018128 8:20-12:1013:50-17:35

主持人:  周剑 教授

报告地点: 中北校区化学馆A205报告厅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题报告1稀土金属杂环化学

报告时间:2018128 08:30-9:10

报告人:张文雄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张文雄,男,汉族,湖南宁乡人,现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宋礼成院士);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2-2004年,导师:席振峰院士)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2004-2007年,导师:侯召民教授)做博士后研究;200710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工作,历任副教授(2007年)、教授(2016年),博士生导师(2008年)。2015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奖,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研究兴趣涉及到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膦化学,配位化学和晶体学。一直坚持“基于机理和金属有机活性中间体的合成化学”研究理念,围绕稀土、主族金属催化剂或试剂参与的新反应化学,构建不同的含氮或磷杂环化合物。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项。

主题报告2:基于亚胺活化机制的手性醛催化策略

报告时间:2018128 9:10-9:50

报告人:郭其祥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郭其祥,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12月出生于四川宜宾,2002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2007年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以特聘教授进入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2013年转评为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的开发,以及重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手性合成研究。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Org. Lett.等化学类杂志上。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主题报告3:不对称催化硅氢化反应研究

报告时间:2018128 10:10-10:50

报告人:陆展浙江大学化学系特聘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陆展,浙江大学化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于麻生明院士,主要从事官能团化联烯的金属碳化反应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奖(2010)。2008年,加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系,分别师从Shannon S. Stahl教授和Tehshik P. Yoon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课题为氧气参与的钯催化氧化反应研究及可见光催化剂在有机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2013加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开展独立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基于仿生原理,设计和合成适合地球丰产金属的手性配体,发展原子经济、绿色可持续和精准可控的合成方法与技术。2)基于可见光催化原理,调控催化活性位点,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新型光催化反应。


主题报告4Chemistry of N-tert-Butylsulfinyl-3,3,3-trifluoroacetaldimines

报告时间:2018128 10:50-11:30

报告人:韩建林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韩建林2002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于2007年获南京大学有机化学理学博士。2007年至2009年分别在美国的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201811月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201811月起,加入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不对称合成,自由基方法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主题报告5Selective Catalysis

报告时间:2018128 11:30-12:10

报告人:叶萌春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报告人简介:叶萌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萌春研究员于2001年获得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导师:唐勇院士)。随后,分别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4年入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迄今为止,以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并受邀担任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主题报告6Frustrated Lewis Pairs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报告时间:2018128 13:50-14:30

报告人:杜海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杜海峰1998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与上海有机所联合培养)(师从孟继教授、丁奎岭研究员);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丁奎岭研究员);同年加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史一安教授小组进行博士后阶段的学习;2008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7年获第四届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主要研究方向是不对称催化和选择性合成。

  

主题报告7:金属卡宾的选择性催化官能团化反应

报告时间:2018128 14:30-15:10

报告人:孙江涛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孙江涛1996年本科毕业与南京工业大学,2001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先后在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博后研究。曾在企业工作过5年时间。2010年进入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2017年转入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为卡宾化学。2014年开始从企业横向课题转到基础研究工作,至今已发表6Angew. Chem. Int. Ed.1Chem. Sci.18Org. Lett., Chem. Commun.,以及10余篇Chem. Eur. J., JOC, Adv. Synth. Catal., Chem. Asian. J., Org. Biomol. Chem. 等。


主题报告8:镍催化烯烃的还原双官能团化

报告时间:2018128 15:30-16:10

报告人:孔望清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孔望清201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 (师从中科院院士麻生明教授)2011-2014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Cristina Nevado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7年加入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祝介平教授课题组。2017加盟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望清教授一直从事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 自由基化学以及具有生物活性分子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上发表论文3, Angew. Chem. Int. Ed. 上发表论文7篇,被他因1400余次,其中有6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

  

主题报告9:几个药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及相关方法学研究

报告时间:2018128 16:10-16:50

报告人:王少华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化学研究所教授

报告人简介:王少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化学研究所教师。2001年、2006年在兰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2006-2011年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至今在兰州大学药学院工作。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参与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撰写科研专著2章;获美国授权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先后获2015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4/6),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4/5),2017年获评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研究方向:药物活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及相关合成方法学研究。

  

主题报告10:基于C-H氧化自由基官能团化反应的不饱和烃转化化学

报告时间:2018128 16:50-17:30

报告人:李金恒南昌航空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李金恒,现为南昌航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199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2004年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温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工作。2005年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平台科技创新人才、2017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和绿色化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期刊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80余篇,SCI他引次数超过10000次,2014-2017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先后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排名第一)和二等奖(2009,排名第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排名第四)等奖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