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学术报告预告

发布日期:2018-12-05发布者:曹美萍浏览次数:325

1207高学云:Gold Clusters for Tumor Analysis(化学优秀学者系列学术报告)

讲座题目:用于肿瘤分析的金簇

主讲人:高学云(杰青),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主持人:步文博教授

开始时间:20181207日(星期五)下午1600

讲座地址:中北校区化学馆A 205报告厅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高学云,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海外引进杰出人才)。

1.工作经历: 2017-至今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教授、博导;2007-2017,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1992-2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教/讲师

2.基础研究:近 10 多年来,聚焦于新的生物分析成像方法,精准检测生物体内的早期癌症病变指标,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新的分析方法。从仪器系统、理论模拟、活细胞/活体分析成像的研究出发,建立了较完整的、新颖的生物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活细胞和活体内多种功能分子的灵敏检测,为重大疾病的早诊和早治提供了新的分析和诊断方法。主要学术成绩如下:(a)搭建仪器硬件:搭建了具有时间分辨和空间分辨的活细胞荧光成像系统,实现了细胞内分子的原位观测;将生物质谱技术、X-ray 技术、核定量级术与活细胞、活体成像系统结合,实现了细胞、活体内分子的定量检测。(b)构建成像探针:构建了标记细胞、活体内分子的专利探针库,包括系列荧光探针、系列质谱探针、核成像佐剂。实现了细胞内、活体多种功能分子的特异荧光标记、特异核标记、特异质谱标记。同时,验证了系列探针的生物安全性。(c)实现理论模拟:从理论上揭示了探针具有荧光、磁、电信号的物理机制。从理论上刻画了了探针特异结合细胞、活体内分子的动力学过程。(d)建立分析方法:利用活细胞、活体成像系统、质谱技术、核分析技术、纳米探针和核成像佐剂,建立了活细胞、活体内多种分子的原位荧光标记、核标记、质谱定量的系列生物分析方法。为癌症的早诊早治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聚焦于国家大科学光源装置,发展前沿的生物分析方法,为生物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创新的生物分析方法学。近 10 年,发表 SCI 论文百余篇,包括化学和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如:Acc. Chem. Res. JACSAdv. Mater. 等。应邀为化学和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撰写评论综述,如 Acc. Chem. Res., Adv. Mater., SmallCRC Handbook 学术工具书撰写纳米专题。

3.应用研究: 1 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 2 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US8383919 B2 US8445026B2),获 1 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97107038.5),主持实现该专利技术的工业化生产放大和定型生产,完成卫生部产品申报并获得批文 1998134 号;功能:提高免疫),并于 2000 年实现该产品的市场化。

报告摘要:

作为原子与纳米粒子之间的桥梁,具有原子精度的贵金属簇因其在催化、能量转换、生物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多肽保护型金簇 (peptid-Au Cs)具有亚纳米尺寸、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化学式精确、蛋白质靶向功能强等诸多独特优势。在温和的条件下,合理设计和制备了包含金属捕获、反应基团和靶向基团的多功能多肽,制备出原子精确的多肽保护型金簇。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多肽保护型金簇在肿瘤肿瘤影像学、生物学分析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金簇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我们关注的主题。基于金簇治疗应用的研究热度的迅速升温,这个专题将在各个学科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