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本科直博生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后,一方面进行必要的课程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开始着手科学研究。对本科直博生的课程要重新设置,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培养需求;课程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以资格考核的结果作为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依据。
通过资格考试的本科直博生进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阶段,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到四年;未通过资格考试的按照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进行培养,时间一般为一到二年。
(二)学习年限
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至六年。若在五年内不能完成预定的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与同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设方向相同。
1、电分析化学
2、生物传感技术
3、分析仪器
4、微分离技术
5、无机新材料分析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本科直博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至少选修3门,不少于8学分;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9门,不少于19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本科直博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本科直博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末(最迟于第四学期末)必须修完全部课程。
课程设置
注:除课程学习外,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上述各类学术活动与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皆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成果要求
本科直博研究生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至少正式发表SCI、SCIE索引(不含增刊和副刊)的论文2篇,且总影响因子达到4.0以上(包含4.0);或以排名第一(除导师之外)、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正式授权发明专利1项,并且以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影响因子达到1.0以上(包含1.0)的SCI、SCIE索引的论文1篇。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除了达到博士毕业所需工作量和博士毕业科研成果要求之外,所发表论文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理工科一级学科顶级期刊或在影响因子≧5.0的期刊上,且本人为以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经导师同意后再由本人向研究生院提交申请,审批通过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六、学业考核
一)年度报告。每学年末,本科直博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资格考试。在第三学期末课程基本结束时,各院系组织对本科直博研究生进行资格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科研能力和论文综述等,建议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办法
(三)开题报告审核。博士研究生第二学年需要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院系和研究生院最迟在第五学期初进行考核。
(四)答辩资格审核。秋季毕业生须在每年4月10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每年10月31日前完成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审核、科研成果的审核、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审核等。课程学习及学分、科研成果符合上述课程培养方案和科研成果要求后,可参加预答辩。
七、学位论文要求
本科直博生一经确定导师,应采取由导师负责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的方式。指导小组成员一般在本一级学科内聘任,鼓励跨一级学科的相关专家参加。同时须根据新的情况对该研究生原有的培养计划作适当调整,并与指导小组名单一起上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本科直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负责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指导下,由其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特色。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与创新性,应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实验数据充实可靠,符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本科直博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本科直博生须经博士学位论文评阅(至少2位明审评阅人和3位盲审评阅人)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且必须本人亲自参加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位答辩委员(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组成。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方禹之主编. 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祁景玉编.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马树芳编. 分析仪器原理与应用[M].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
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编. 化学修饰电极(修订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金利通,仝威,徐金瑞,方禹之编. 化学修饰电极[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于世林编著.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陈义编著.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严凤霞,王筱敏编. 现代光学仪器分析选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分析化学. 高校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等国内核心专业学术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hemical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核心专业学术期刊.
Hobart H. Willard. Instrumental Methods of Analysis. D. Van Wostrand Company, 2008.
Bard A.J., Faulkner L.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3.
Janes P. Landers. Handbook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Associated Microtechnique. Third Edition. CRC Press, 2007.
[美]阿伦. J. 巴德拉里. R . 福克纳著.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 邵元华,朱果逸, 董献堆,张柏林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美]约瑟夫•王 (Wang Joseph ),朱永春. 分析电化学. 张玲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Dr. Oliver Geschke & et.al. Microsystem Engineering of Lab-on-a-chip Devices. Published online in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