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学子的青春之光,闪耀在疫情防控一线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积极投身实践,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了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化学院的青年学子第一时间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5月11日,学院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稳中向好,正处于向常态化转换的关键阶段,但校园疫情防控仍不容松懈。特殊时期,每一位在校的青年人都在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书写着抗疫路上的青春华章,践行着一百年前许下的铿锵誓言。
回望过去两个月来,在这段漫长的抗疫“征程”中,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作为拥有650余名在校研究生的 “大户”,如何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将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到实处,同样是摆在每一位化院青年面前的考题。自3月13日下午1时学校启动防疫闭环管理以来,化学院的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学校防疫号召,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在校团委、院党委、院团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学院青年学子有序参与学校和学院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筑牢校园防疫“安全网”贡献青春力量,他们忙碌的背影出现在核酸检测、物资运送、防疫消杀、秩序维护的队伍中。学院青年在抗疫中展现出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奉献,让人看到了来自ECNU化院人的情怀与担当,青春之光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
一、学与思: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重温青春誓言,坚定理想信念
形式一:团史知识竞赛
为学习和响应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北2020级研究生团支部于5月13日开展了一次特别的团日活动——团史知识竞赛。在团支书的带领下,支部各青年团员通过竞赛活动回顾了我们共青团百年历史,涉及对团组织中团徽意义、基本任务、组织原则、历史沿革、团员要求、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知识,同学们通过活动,重新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了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支部团员踊跃参与此次活动,学习氛围浓厚,效果良好。
形式二:领会讲话精神,交流心得体会
学院各年级支部组织同学们线上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交流了心得体会。集体学习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二、践与悟:不忘初心使命,让青春的汗水闪耀在抗疫一线
在这场漫长而任务艰巨的“战疫”中,化院青年奋战一线、守望相助,肩负起了抗击疫情、保卫家园的责任和担当。从中北校区到闵行校区,从高年级研究生到2021级新生,从校园楼层负责人到社区志愿者,从核酸、抗原督促到一日三餐的保供,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化院青年的身影。
“和其他楼层长一样,我在每一个重复的日日夜夜里,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与坚持着。我经常会听到同学开玩笑说‘现在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层长每天早上敲门叫我去做核酸,或是提醒我抓紧做抗原。’”这是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罗娟娟同学的一句感慨,质朴的话语背后,体现着学院无数青年志愿者们埋头苦干、默默付出的抗疫精神。
中北2021级党支部-罗娟娟-丽娃片区16舍4楼层长:“一天又一天的轮班,却没有一个姑娘喊苦喊累。当封控管理期延长,我也曾担心志愿者们继续轮班搬饭太辛苦,考虑过是否需要调整其他志愿方案,但志愿者们的回复总是‘没问题,还可以继续干’。她们每一句‘没问题’,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不仅如此,志愿者姑娘们还纷纷把自己的室友们都拉到志愿者队伍当中,4层的志愿者队伍最终扩大到34人。”
闵行2021级团支部-叶婷-研究生公寓北区8舍志愿者:“7点半的早起要求,72份饭的重量,和前期学校偶尔出现的核酸异常,曾让担任志愿者的我感到一丝害怕,但每次把饭成功送到同学们的手上,她们的那句‘谢谢你,辛苦了’总让我很感动,在那一瞬间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中北2019级团支部-李银林-丽娃片区志愿者:“从小蓝到大白再到小蓝,与老师、医护人员、小伙伴们积极配合,完成了每日的核酸采样任务,结束后若能拖着疲惫喝一口加了冰块的可乐,我会开心得瞬间冒泡。我相信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爱和希望,让我们一起共同守沪,共抗时艰。”
闵行2021级团支部-黄婧-研究生公寓南区9舍志愿者:“作为团支书和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牢记身为共青团员的责任与担当。虽然担任志愿者仅仅是我们为学校防疫贡献的绵薄之力,但在疫情面前,我们积极配合,共同克服,同舟共济——这是值得一生铭记的美好记忆!”
中北2020级团支部-陈晓超-丽娃片区志愿者:“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在疫情面前就要敢作为,有担当,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一起坚守,一起努力。我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我们也很快会回到解封之前的生活。上海,加油!华东师大,加油!”
闵行2021级团支部-丁鑫-家乡社区服务志愿者:“有的老人耳聋得厉害,沟通时要趴在他们耳朵边使劲吼。有的老人没有电话号码,也背不下来子女的联系方式,我只好留了我的私人号码方便疾控中心回访,所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手机隔几个小时就会有回访电话打进来。”
中北高年级党支部-胡皓-浦东新区高桥镇社区抗疫志愿者:“我是年轻人,又是党员,理应为社区多做点事,看到那么多辛勤工作的居委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感觉自己做的还很少。艰难时刻,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志愿者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区分担压力,大家才能共同筑起坚实屏障,守护温暖家园。”
在学校开启疫情防控模式时,闵行化学楼有10名学生滞留楼内。楼内的生活很不方便,没有洗澡间,也缺乏换洗衣物,晚上睡觉只能依靠沙发和行军床。虽然物资短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楼内的青年们都非常团结,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百年前,新青年致力于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面对肆虐的疫情,依旧是靠得住、顶得上的先锋力量。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化学院全体团员青年和团员干部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化院每一位志愿者同学也在抗疫一线用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闪耀在青年人眼里的笃定和炽热,是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最耀眼的青春之光。
文:冯琪
图:化学院师生
审核:鲜跃仲、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