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14:00,化学院研会学术资源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闵行化学楼135教室和中北理科大楼B1602组织开展了“薪火相传,指路远航”学术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邀请了化学院获得2022年国家奖学金的四位师兄师姐——硕士丁绪银、周雪、赵开春和博士陈晓超。四位优秀的师兄师姐为化院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和科研经验。
经验分享会现场
分享一
个人风采:丁绪银,2020级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ACS Nano一篇,撰写专利两项,未来将计划前往以色列攻读理工博士。
经验分享:丁绪银同学从做实验、阅读、写文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做实验时,她建议同学们要做好实验计划,并高效、严谨、及时地收集和处理数据,要善于发现和打破常规,做好实验记录,方便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阅读方面,她建议同学们要利用好碎片化信息,可以关注一些学术公众号,推荐使用X-MOL软件;在写文章上,她向大家推荐了几个作图工具,比如Adobe Illustrator、Maxon Cinema 4D等。最后,丁绪银同学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和师兄师姐交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寻求帮助。
丁绪银做经验分享
分享二
个人风采:周雪,2020级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2022年度硕士国奖获得者,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一篇,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篇。
经验分享:周雪同学分享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科研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她建议大家要积极与周围的师生交流,面对科研的失败要积极寻求经验,适当放空自己,享受闲暇,可以去操场走走,可以去看看星空,周雪同学强调,做科研需要勇敢、坚持和乐观。
周雪做经验分享
分享三
个人风采:陈晓超,2020级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华师出版智慧二等奖和2021-2022学年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三篇二区,一篇一区),撰写专利两项。
经验分享:陈晓超同学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科研、科研与生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关于实验室安全,他强调要谨记“水、电、门窗、气”安全,注意实验室危险品的使用,注意休息区和实验区界限;关于科研,他向大家建议要“多动手、勤思考、多交流、不轻易放弃、及时整理数据”;在处理科研与生活关系方面,他建议大家要积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
陈晓超做经验分享
分享四
个人风采:赵开春,2020级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华师出版智慧二等奖和2021-2022学年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Organometallics一篇,J. Catal.回审稿意见。
经验分享:赵开春同学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四句诗展开了自己的经验分享。他建议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对于化学的兴趣,维持自己的热情,不忘初心,培养良好的习惯;要勤奋刻苦,勤思考多交流;要学会坚持,不轻言放弃。此外,赵开春同学还建议同学们要热爱生活,积极运动。
赵开春做经验分享
Q&A
Q1:对研一同学阅读文献的建议,比如一周建议读几篇文献?怎样精读一篇文献?
A1:建议可以一周精读一篇文献,略读可以只看一篇文献里的几个点,就像上网冲浪一样。进入一个领域,应该先读综述,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几篇好的综述。精读一篇文献,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摘要,然后想一想如果自己做,自己会如何开展,会采用什么表征手段等。然后看一看文献的图片,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然后再精读。
Q2:在写文章初稿的时候,是应该直接写英文文章,还是先写中文文章再做翻译?
A1: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introduction部分。可以收集一些类似的重要的文献,仔细研读introduction部分。比如说数据分析这一步,要知道图之间的逻辑关系,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写作的逻辑,可以找到类似的文章在进行仿写。
Q3: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题研究联系起来,又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A3:先阅读一下自己组的文章,了解一下课题组方向。然后对一些书本常见的反应,特别是偶联等反应要掌握好,自己可以大胆设想某一物质可能具有的特性,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不断查阅文献,将这个路线设计出来,要把其中每一步的机理搞明白。要学以致用,运用书本知识解释自己的反应产物,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Q4:如何保持科研热情,坚持自己的本心?
A4:要对这个课题保持热爱,明确自己的目标;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坚持住,无论成果大与小,我们都是做了贡献的;要夯实自己的基础,做好实验,这样我们才能有希望往目标上有突破。
闵行学术“大咖”及工作人员
中北学术“大咖”及工作人员
线上会场
文:赵玉赛
图:胡欣欣、张娟、刘楠
审核:王婷婷、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