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Roeland J.M. Nolte:Chirality behind the Dykes(化学优秀学者系列学术报告)
讲座题目:Chirality behind the Dykes
主讲人: Roeland J.M. Nolte教授,荷兰科学院院士
主持人: 杨海波 教授
开始时间: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上午10:30
讲座地址:中山北路校区化学馆A305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Roeland Nolte教授,1973年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其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onald J. Cram教授。从1987年至2010年在荷兰内梅亨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为该校荣誉教授,并担任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荣誉教授,为荷兰科学院的院士。Nolte 教授主要致力于超分子化学、分子机器、仿生化学以及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总引用超过两万次。是国际上著名的超分子化学家。
报告摘要
自17世纪末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Christian Huygens发现平面偏振光以来,手性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1874年van't Hoff提出碳化合物的光学活性现象可以通过碳与其邻近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指向正四面体的角来解释。在过去的几年里,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了手性领域的各种方向;包括旋光色散和圆二色性之间的数学关系、光学纯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仅在激发态下表现出手性的分子的设计。除了低分子量化合物之外,Nolte课题组还对手性大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例如; 阻转异构体聚合物,即异氰酸酯的螺旋聚合物。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自组装和分子机器的构建等领域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Nolte课题组已经对动态手性物质和手性自组装和其他分子堆叠等领域进行研究。本讲座将重点介绍小分子、大分子和超分子手性领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