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研究生获得者秦毅
2015年7月,本科毕业后的秦毅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专业,进入杨海波、徐林老师课题组开始了硕博连读的学习。在师大的研究生生活忙碌而充实,秦毅在他的专业领域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发表了四篇SCI论文,获得了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以及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秦毅同学致力于光响应的金属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其性质研究,将具有光敏和光致变色性质的基元引入到金属组装体系当中来构筑新的智能光功能材料,其中光控单线态氧产生方面的工作发表在化学类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秦毅在实验室里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为重要
“科研”这个关键词,贯穿了他五年的学习生涯。刚进入华师大时,他其实也比较迷茫,只是跟着指导自己的陈丽君师姐做一些基本的合成实验和测试表征,对研究生的学习并没有什么规划,也没有特别想做的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训练,他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光化学,因为光化学注重理论与实验结合,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秦毅同学将光化学与课题组经典的自组装体系相结合,开始着手相关的科研探索。谈到选择这个研究领域的原因,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让我更投入、更专心”。
多读文献,勤于思考
勤奋和专心是做科研必备的要素,同样的,思考问题也非常重要。在科研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秦毅也一样。但他相信,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
秦毅认为,解决科研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就是阅读文献。因此,他每天早晨到达实验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半个小时左右浏览各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这已经成为几年来不变的习惯。思考问题并不是无根之水,它需要坚实的基础,而大量的文献储备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当他遇到问题时总能为他提供解决办法。
秦毅与导师(左一:杨海波教授;中:秦毅;右一:徐林教授)
最想感谢的人是导师
当提到最想感谢的人时,秦毅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导师杨海波教授。杨老师是一个在学术上异常严谨,但是平时生活上非常有亲和力的一个人。他很感谢杨老师能够给他提供一个较为自由的学术环境,也受益于杨老师严谨认真的学术品质。秦毅依然清楚记得杨老师为了修改他的文章而工作到深夜,为了校奖答辩的PPT在百忙之中修改好几遍。杨老师的严谨认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熏陶着他要成为一个严谨认真的人。
秦毅与陈丽君博士
秦毅也特别感谢他的师姐陈丽君博士。“陈丽君师姐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敬佩。从早期亲自指导他进行基础的实验训练,到课题上的讨论指导,再到后期撰写文章上面的帮助,都得到了师姐的全力帮助。
2020年,秦毅将完成自己在华师大的学业前往深圳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科研是没有止境的,刚踏上这条路的我们与别人相比即使差距很大,但努力的脚步绝不可停下;科研工作也是艰辛的,唯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等到那朵在苦寒中绽放的“梅花”。它一旦绽放,便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