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陈洪渊来校讲学

发布日期:2012-03-06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153

 
10月13日上午,化学系有幸邀请到了我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陈洪渊院士,为我校师生举行了一场题为《仿生催化与生物传感》的校庆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清松化学学术系列讲座”第三讲。报告会由化学系主任何品刚教授主持。
陈洪渊院士在涉及生命和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超微电极及其阵列的几种理论模型;提出了各种电极表面功能化和制备各种类型催化膜的新方法,发现促进蛋白质电子传递的新材料、构建了一系列三维有序仿生催化界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微流控芯片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所建立的各种分析方法和传感器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和推介。
在报告会中,陈洪渊院士首先以“Life is Nothing but Electron Transfer”开场,提出“仿生催化”的概念就是模拟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作用,加速电子传递过程,其任务是要在体外构建一个环境使体外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像在体内一样容易进行。陈院士指出,分析化学工作者在“仿生催化”领域中的研究目的是要发展生物传感器件,并解释了在生物传感器中“界面修饰”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他指出,仿生催化修饰界面构建的核心科学问题是降低界面位垒,加速电子传递;构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界面,保持生物分子的生物活性;驾驭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作用,即进行信号转换。之后,陈院士结合其研究组及其领导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介绍了纳米材料在纳米生物电化学技术及纳米仿生催化与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包括纳米材料在仿生传感中的作用(放大效应、生物分子固定、电子导线等);纳米仿生界面的组装,如分子模板法、离子模板法、合成模板法等;纳米生物传感器与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构建。
陈院士的报告内容精彩,将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都详实地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研精神和工作方法,使在场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受益匪浅,尤其对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编辑:万姗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