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办化学“菁英班”,期间两所专家多次来华师大参加“菁英班”学生选拔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短期授课。
2020年9月17日下午,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李海洋、邓德会、王峰研究员在化学楼126教室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18级“菁英班”学生分别带来了《公共安全与分析化学》、《铠甲催化》、《多相催化与生物质转化》的报告,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董佳家研究员在第三教学楼325教室为我院19级“菁英班”学生带来了《一种可预测的 模块化的合成平台》的报告。
李海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微分迁移技术、新型电离源等,开展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高端分析仪器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
邓德会老师的讲座从催化的定义开始,由浅至深讲述了对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进行石墨烯包裹,使其能够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催化活性以代替贵金属这一研究项目。
报告中王峰老师首先综述了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含氧小分子化合物的重要进展,然后详细介绍了该团队目前在催化转化天然木质素、溶剂木质素以及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工作进展。
董佳家老师表示有机化学反应的可预测性偏低是当下有机合成学科的瓶颈问题,制约了高通量的有机合成。而他们发现了一个可预测的、模块化的合成平台。基于这一模块化的合成方式,在短时间内对药物小分子或大分子砌块进行万次以上的改造是完全可行的,这将对药物先导分子的发现起到直接的作用。
报告尾声,几位老师还与在座的“菁英班”学生分享了自己在求学、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惊喜借以激励同学们,希望我院学子能够脚踏实地做科研,努力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大学生。